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5-31來源: 信息時報奧巴馬6~10歲在印尼生活期間,曾遭印尼兒童歧視和欺凌。卡梅隆從小就展露非凡的工程才能和審美水準。霍金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出色,12歲時甚至有兩位朋友用糖果打賭霍金永遠不能成才。扎克伯格1984生於紐約,父親是牙醫,母親曾是精神病醫生。社交網站“臉譜”是扎克伯格在哈佛讀書時所創立的。
  童年愛做夢。無論是一國元首、著名物理學家、大導演還是“80後”IT精英,都在或明媚或平淡的童年做著五光十色的夢。他們堅持追夢,夢想終究照進現實。
  據新華社電
  政界
  奧巴馬:在印尼受欺凌立志當總理
  美國總統貝拉克·奧巴馬兒時曾在印度尼西亞生活數年。對此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記者珍妮·斯科特的《一位單身母親:貝拉克·奧巴馬母親不為人知的故事》一書有詳細記述。奧巴馬6歲隨母親斯坦利·安·鄧納姆到印尼生活,10歲回到夏威夷。期間曾遭印尼兒童的歧視和欺凌。
  斯科特在書中引述當時也在印尼生活的美國人伊麗莎白·布萊恩特的回憶說,她曾與鄧納姆和奧巴馬母子共進午餐,餐後一起散步。當時,奧巴馬跑在前面,一群印尼孩子開始用石頭砸他,還朝他罵難聽的話。布萊恩特說,小奧巴馬似乎很狼狽,只能左搖右擺躲避石頭,好像在跟一個隱身人跳舞。正當她要上前阻止時,一直沒有反應的鄧納姆拉住她說:“沒關係,他已經習慣了。”
  斯科特還披露了奧巴馬幼時的理想。當時奧巴馬家的男僕薩滿回憶說,奧巴馬的繼父羅羅·索托羅有一天晚上問他:“你長大了想做什麼?”小奧巴馬張口便說:“當印尼總理。”
  科學界
  霍金:“拆東西”為窮根究底
 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·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,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。霍金家住倫敦以北的海格特,父親是醫生,母親是家庭主婦。霍金在他的名著《時間簡史》中寫道,自己最早的記憶是兩歲半時被父母送入托兒所,號啕大哭,以致父母中午就把他接回家,一年半內都沒再送托兒所。
  霍金的另一個早期記憶是玩具火車,從父親為他做的木頭火車,到發條火車,再到自己攢錢買的電動火車,後來開始製作模型飛機和輪船。他說:“我想這些游戲以及火車、輪船和飛機都來自我探究事物進而進行控制的渴求。”為此,他經常把東西拆得七零八落以便窮根究底,但卻對如何組裝回去束手無策。
  小時候的霍金在學習上並未表現出什麼天賦。分班測試時超常發揮,進入一個很好的班級,之後的成績從未進入前一半,通常在20名上下。他的作業很不整潔,老師覺得他的書寫“無可救藥”。霍金12歲時,兩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賭,說霍金永遠不可能成才。毫無疑問,他們輸了。
  影視圈
  卡梅隆:喜歡繪畫寫小說“造東西”
  影迷們都知道,當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《阿凡達》和《泰坦尼克號》出自同一導演——詹姆斯·卡梅隆。卡梅隆1954年8月出生於加拿大一個中產階級家庭,父親是電氣工程師,母親是藝術家。或許正因如此,卡梅隆幼時就展露非凡的工程才能和審美水準。他曾經帶領小伙伴製造了一個能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,還曾自製潛水艇,把一隻老鼠送到尼亞加拉河底。他還跟母親學過多年的繪畫,在家鄉舉辦過畫展。
  卡梅隆從小愛做夢,喜歡寫科幻小說。他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被認為是他的科幻影片《深淵》的故事原型。此外,他還敢於去實現夢想。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說:“失敗是你的選項之一,但畏懼不是。”
  IT界
  扎克伯格:從小就愛電腦編程
  社交網站“臉譜”的首席執行官馬克·扎克伯格被稱“蓋茨第二”,1984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一個富有的醫生家庭。他的童年很幸福,父母盡可能給他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。他10歲那年得到第一臺電腦,頓時感覺找到了生活樂趣。
  父親愛德華曾在接受美國《洛杉磯時報》記者採訪時說,扎克伯格小時候很討厭做家庭作業,自己就教他寫代碼。後來,扎克伯格給父親的牙科診所寫了一個原始的即時通訊工具,方便大家通過電腦溝通。愛德華吐槽說:“這個工具漏洞很多,時常崩潰,但我們用了將近一年。”
  扎克伯格最著迷的軟件類型是興趣分享和人際溝通。中學時,他為學校設計了一款音樂播放器,引起業內關註。他高中畢業時,微軟拿出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合同,打算預定這個未來的電腦天才。不過,扎克伯格最終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。當然,電腦編程仍是他最大的愛好。
  
  (原標題:歐美大人物 從小愛追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30icxe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